蜈蚣屬變溫bai動物,外界氣溫升降的變化對其生活有極大的影響。讓湖北蜈蚣養殖戶們都很頭疼!寒冷的冬季威脅著它的生命。為了逃避寒冷冬季的威脅,它就鉆入地下,以冬眠的方式越冬。冬眠期間不食不動,身體呈“S”形或“L”形。冬眠時鉆入層的深度與氣溫、土溫的高低直接相關。氣溫、土溫越低,鉆入土層則越深;氣溫、土溫較高,則鉆入土層較淺。
在一般氣溫、土溫條件下,多在土層15~40cm處冬眠;氣溫、土溫低時,可在土層80~100cm處冬眠。若土溫升高,不僅可以推遲冬眠時間,而且可在土層淺處或土表冬眠。由此可見,土溫的高低是影響蜈蚣冬眠時間長短、潛伏土層深淺的關鍵。因此在養殖中,人為的提高冬眠場所的土溫,不僅可以縮短它冬眠的時間,使之安全越冬,而且可相對的增加蜈蚣正常的生活期,有利于提高養殖蜈蚣的產量。
比如在蜈蚣越冬前夕,在養殖場開挖80~100cm深的坑,把挖出的泥土與收集的垃圾泥灰按2:1的比例拌和均勻,倒入坑內,把坑填平。然后鋪上適量的磚瓦碎塊放人蜈蚣。再蓋一層細土,.后覆蓋樹枝枯草。這樣改善了蜈蚣越冬的環境條件。
越冬環境條件改善前,土溫低,早、中、晚土溫升降變化大,改善后土溫大幅度升高。早、中、晚的溫差變化小,能基本保持土溫在同一天內無大的變化,有利于蜈蚣安全越冬。蜈蚣越冬環境條件改善后的好處很多,主要有:
①經過深翻,疏松了土壤,土層中空氣流通,因土表蓋有細土枯草,磚瓦碎塊下的土中熱量不易散失,增強了保溫能力;并且土中熱量易在磚瓦碎塊間散發,縮小了一天內早、中、晚的溫差。
②磚瓦碎塊易吸水,造成了蜈蚣要求的陰濕環境,且磚瓦碎塊間空隙較大,有利于蜈蚣的出入活動和棲息。
③垃圾泥灰與土壤拌和后,垃圾迅速腐爛、分解,散發出大量熱能,使土溫升高而較恒定,縮短蜈蚣冬眠的時間。
④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質和微生物,有利于各種小蟲的繁殖,為蜈蚣增加了新鮮的天然食物,起到了為蜈蚣“自然投食”的作用。因此人為改善蜈蚣越冬場所的環境條件,是幫助其安全越冬的有效方法,應予推廣。
湖北蜈蚣養殖戶提醒的大家:蜈蚣越冬后,恢復了活動能力,要嚴密封閉飼養場所,防止蜈蚣外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