蜈蚣 (節肢動物)
蜈蚣為陸生節肢動物,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,每一節上均長有步足,故為多足生物。蜈蚣又名叫天龍、百腳蟲、少棘蜈蚣、吳公、蝍蛆等,是一種有毒腺的、掠食性的陸生節肢動物。
常見的蜈蚣有紅頭、青頭、黑頭三種。紅頭的背部呈紅黑色,腹部現淡紅色,足為淡橘紅色或黃色。青頭的背部和足部呈藍色,腹部淡藍色,體型小,長度約為紅頭蜈蚣的二分之一。黑頭蜈蚣背部和足部呈黑色,腹淡黃色,體型更小。
上述三種中紅頭蜈蚣,體型大,產量高,性情溫順,適應性強,生長快。一般在農村較為多見,常位于潮濕的墻角、磚塊下、爛樹葉下、破舊潮濕的房屋中等,在夏天較為常見。
蜈蚣是肉食性動物,食譜范圍比較廣泛,尤其喜歡捕食各種昆蟲。蜈蚣有毒腺分泌毒液,本身可入藥用。適宜人工飼養。
《本草綱目》曰:“蜈蚣,西南處處有之,春出冬蟄,節節有足,雙須岐尾?!蓖ǔI眢w很長,并且有許多對步足?!侗静菅芰x》稱:“蜈蚣背光黑綠色,足赤,腹下黃?!彬隍寂c蛇、蝎、壁虎、蟾蜍并稱“五毒”。
簡介:
蜈蚣扁長節肢食肉動物,每一節皆有腳一對。源起希留利亞紀(志留紀),至今仍有兩千八百種存活。和節肢動物一樣,以多節肢生物聞名。
蜈蚣為節肢動物。喜棲于潮濕陰暗的地方。人工飼養多模擬自然環境,讓其棲息于腐木石隙下和荒蕪陰濕的茅草地上。
分布于江蘇、浙江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、陜西、四川等地。主產湖北荊州、宜昌、孝感、鄖陽等地市及老河口、襄陽、荊門、棗陽等市的部分縣,全省年收購量占全國80%以上,產品銷全國并出口;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南亦有少量收購,多為自產自銷。
蜈蚣呈扁平長條形,長9cm~17cm,寬0.5cm~1cm。全體由22個環節組成,. 后一節略細小。頭部兩節暗紅色,有觸角及毒鉤各1對;背部棕綠色或墨綠色,有光澤,并有縱棱2條;腹部淡黃色或棕黃色,皺縮;自第二節起每體節有腳1對,生于兩側,黃色或紅褐色,彎作鉤形。質脆,斷面有裂隙。氣微腥,并有特殊刺鼻的臭氣,味辛而微咸。質量以身干、蟲體條長完整、頭紅身綠者為佳。
功效:
蜈蚣為常用藥材,性溫,味辛,有毒。具有息風鎮痙、攻毒散結、通絡止痛之功能。用于小兒驚風、抽搐痙攣、中風口眼歪斜、半身不遂、破傷風癥、風濕頑痹、瘡瘍、瘰疬、毒蛇咬傷。
產品圖片:
襄陽誠康養殖有限公司是一家從事蜈蚣、黃粉蟲、土元、蝎子等養殖、銷售、培訓、加盟、加工為一體的專業養殖企業,致力于發展特種養殖產業,歡迎聯系我們!